欢迎光临杭州永欣园艺有限公司网站!服务热线:157-1577-1015/157-1577-1015

24小时咨询热线

157-1577-1015

铁树|萧山滨江植物租赁

作者:   时间:2019-04-21   

公司专注于花卉租赁出租摆放、室内观叶绿色植物及其它植物租赁出租租摆等办公室绿化室内绿化租摆业务和室外园林设计绿化养护业务,以专业化理念和高品质服务在杭州地区办公绿化、花卉园艺绿化租赁租摆、室外园林绿化行业创造独有的品牌价值,在带给客户“绿意生机,美好心情”的同时,也带来公司自身的价值提升。
苏铁
 铁树苏铁(苏铁)。
苏铁在民间“铁树”这一名称用得较多,一说是因其木质密度大,入水即沉,沉重如铁而得名;另一说因其生长需要大量铁元素,即使是衰败垂死的苏铁,只要用铁钉钉入其主干内,就可起死回生,重复生机,故而名之。分布于中国,日本、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
苏铁雌雄异株,花形各异,雄花长椭圆形,挺立于青绿的羽叶之中,黄褐色;雌花扁圆形,浅黄色,紧贴于茎顶。花期6~8月。种子卵圆形,微扁,熟时红色。其实铁树是裸子植物,只有根,茎,叶和种子,没有花这一生殖器官,所以,铁树的花,是它的种子。种子成熟期为10月份。
形态特征
常绿棕榈状木本植物,高可达20米。茎干圆柱状,不分枝。仅在生长点破坏后,才能在伤口下萌发出丛生的枝芽,呈多头状。茎部密被宿存的叶基和叶痕,并呈鳞片状。
叶螺旋状排列,叶从茎顶部生出,叶有营养叶和鳞叶2种,营养叶羽状,大型,鳞叶短而小。小叶线形,初生时内卷,后向上斜展,微呈“V”字形,边缘显著向下反卷,厚革质,坚硬,有光泽,先端锐尖,叶背密生锈色绒毛,基部小叶成刺状。
雌雄异株,6~8月开花,雄球花圆柱形,黄色,密被黄褐色绒毛,直立于茎顶;雌球花扁球形,上部羽状分裂,其下方两侧着生有2~4个裸露的胚球。种子10月成熟,种子大,卵形而稍扁,熟时红褐色或橘红色。[1]
生长环境
喜光,喜铁素,稍耐半阴。喜温暖,不甚耐寒,上海地区露地栽植时,需在冬季采取稻草包扎等保暖措施。喜肥沃湿润和微酸性的土壤,但也能耐干旱。生长缓慢,10余年以上的植株可开花。[1]
苏铁的株形美丽、叶片柔韧、较为耐荫,其既可室外摆放,又可室内观赏,由于其生长速度很慢,因此售价较高。苏铁喜微潮的土壤环境,由于它生长的速度很慢,因此一定要注意浇水量不宜过大,否则不利其根系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从每年3月起至9月止,每周为植株追施一次稀薄液体肥料,能够有效地促进叶片生长。苏铁喜光照充足的环境。尽量保持环境通风,否则植株易生介壳虫。苏铁喜温暖,忌严寒,其生长适温为20~30℃,越冬温度不宜低于5℃。
分布范围
  苏铁的种子
产于福建、台湾、广东,各地常有栽培。在福建、广东、广西、江西、云南、贵州及四川东部等地多栽植于庭园,江苏、浙江及华北各省区多栽于盆中, 冬季置于温室越冬。日本南部、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也有分布。苏铁喜暖热湿润的环境,不耐寒冷,生长甚慢,寿命约200年。在我国南方热带及亚热带南部l0龄以上的树木几乎每年开花结实,而长江流域及北方各地栽培的苏铁常终生不开花,或偶尔开花结实。模式标本采自日本。[2]
主要品类
篦齿苏铁
篦齿苏铁近年来由于挖采作园林观赏者日益俱增,同时云南南部开发种植经济作物,天然林被毁,在雌雄异株,不常花结子,致使植株急剧减少,有变为濒危种类的危险。
形态特征:棕榈状常绿植物,高达3米,树干圆柱形、覆被着宿存的叶柄。叶羽状全裂,长1~1.5米,叶柄长15~30厘米,两侧有长约2毫米的疏刺;羽片80~120对,硬革质,披针状线形,长15~20厘米,宽6~8毫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不对称,中脉在两面均隆起。雌雄异株,雄球花单生茎顶,长圆锥状,具多数螺旋状排列的小孢小叶,直径10~15厘米,小孢子叶楔形,长3.5~4.5厘米,密被褐黄色绒毛,下面有多数3~5个聚生的小孢子囊;大孢子叶多数,簇生茎顶,密被褐黄色绒毛,上部斜方状宽圆形、宽6~8厘米,有30余个钻形裂片,裂片长3~3.5厘米,先端尾状刺尖,大孢子叶下部窄成粗的柄状,长3~7厘,胚珠2~4,生于大孢子叶中部两侧。种子卵状球形,长4.5~5厘米,直径4~4.7厘米,熟时红褐色。
地理分布:在我国分布于云南南部红河、思茅和西双版纳地区。生于海拔1 500米以下的常绿阔叶疏林下或次生灌丛间。印度、尼泊尔至中南半岛各国均有分布。
叉叶苏铁
叉叶苏铁在我国仅零星分布于广西龙州及云南弥勒的局部石灰岩地区,由于森林乱砍滥伐,生境遭受破坏,种群陆续减少,又因群众采挖,已处于濒危境地,急待保护 。
形态特征:常绿棕榈状植物,树干圆柱形,高达4米。叶螺旋状排列,羽状全裂,长2~3米,叶柄两侧具短刺;羽处叉状分裂;裂片线状披针形,边缘波状,长20~30厘米,宽2~3厘米, 幼树被白粉,后呈深绿色,有光泽,先端钝,基部不对称。小孢子叶球圆柱形,长15~18厘米,直径约4厘米,梗长3厘米,粗1.5厘米;小孢子叶近匙形或宽楔形,黄色,边缘桔黄色,长1~1.8厘米,宽约8毫米,顶部有绒毛,圆或有短头,下面有多数3~4枚聚合而生的小孢子囊;大孢子叶桔黄色,长约8厘米,下部长柄状,上部菱状倒卵形,宽约3.5厘米,篦齿状分裂,裂片钻形,长1.5~2厘米,在其下方两则生有1~4个近圆形、被绒毛的胚珠。种子成熟 时黄色,长约2.5厘米 。
地理分布:分布于广西龙州、大新、崇左及云南弥勒,生于海拔130~175米。越南北部也有。
台湾苏铁
台湾苏铁是古老的残遗植物,目前仅残存于我国台湾和海南的个别地区,数量极少,生长缓慢,繁殖力又弱。加之森林的破坏,生境的改变和过量的挖掘,已处于濒监 灭绝的境地。
形态特征:棕榈状常绿植物,直径20~35厘米,茎干圆柱形,覆被着宿存的叶柄基部。叶羽状全裂,长达180厘米,宽20~40厘米;羽片90~140对,线形,革质,亮深绿色,长18~25厘米,宽7~12毫米,无毛;边稍增厚,不反卷,中脉在两面隆起或稍隆起;叶柄长15~40厘米,两侧有短刺。雌雄异株;小孢子叶球顶生,长椭圆状圆柱形,长约50厘米,直径9~10厘米,小孢子叶多数,近楔形,长2.5~4厘米;大孢子叶多数,簇生茎端,长17~25厘米,密被黄锈色绒毛,后变无毛,上部斜方状圆形或宽卵形宽7~8厘米,羽状半裂,裂片钻形,先端刺尖,顶生裂片稍大,有锯齿或再分裂;下部柄状,长10~15厘米,中上部两侧着生4~6枚无毛的胚珠。
地理分布:分布于我国台湾台东县红叶溪上游及海岸山脉、台中县清水及海南陵水、琼中、保亭等地。在台东县红叶溪上游和海南琼中县毛路村的深山峭壁里,尚有天然林及天然植株 。5栽培技术
繁殖方式
可用播种、分蘗、埋插等法繁殖。
苏铁繁殖以种子繁殖和分蘖繁殖为主。由于难以得到种子,分蘖繁殖便成为主要繁殖方式。[2]
播种繁殖
种子于秋末采集,随采随播,也可砂藏,于翌春季点播;因种皮厚而坚硬,生芽缓慢,一般4~6个月后发芽;温度要保证在15度以上,覆土要深些,约3厘米,在30~33℃,高温下,约2周即可发芽;幼苗生长较慢,种苗需2至4年方可移栽。
分蘖繁殖
  苏铁的基部分蘖形态
1.分蘖时间:可于冬季停止生长时进行。亦可在早春1~2月份至初夏进行。
2.取蘖芽:苏铁常在茎基部和干部萌生蘖芽,应选择充实的3年以上的或有4至5片叶子的做繁殖材料。因为该类蘖芽木质化程度高、内含营养物质多、适应性强,易生根成活。切忌选过嫩的蘖芽,否则易腐烂。取芽方法是:用锋利的小刀将蘖芽与母株连接的根基处切割下来。切割时要尽量少伤茎皮。切口稍干后,栽于粗沙含量多的腐殖质土的盆钵内,放于半荫处养护,温度保持在27~30℃,易于成活,对已生根的,可直接栽入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透气性强的培养土中管理;对未生根的,应放在阴凉通风处晾2~3天,待其切口稍干后再进行催根处理。也可将茎部切成15~20厘米的块片埋于沙质壤土中,使其周围发生新芽,再行分栽培养。